阮籍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首
阮籍(公元210年—公元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魏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1][2]
阮籍生于魏晋之交的乱世,时值司马氏与曹氏相互争权力。阮籍为了避祸,不问世事,亦拒绝在朝廷出任官职。他将纵酒佯狂作为自己的明哲保身之术。[2][3]
正始年末(公元249年),曹氏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4]司马氏伺则机反攻,发动“高平陵之变”,沉重打击了曹氏集团,并对其党羽进行了血腥镇压。[5]阮籍虽然免于灾祸,却被迫出任太傅司马懿的从事中郎。[3][4]阮籍因为对政治采取回避态度,在在嘉平年间[a],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诸位士人于并居、共游于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东部地区),史称“竹林七贤”。[4][1]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氏废齐王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6]阮籍受到司马氏的拉拢,被封为关内侯,后调任散骑常侍[4]正元三年(公元256年),阮籍为了摆脱司马氏与曹氏的政权之争,请求出任步兵校尉[4]因为他担任此职最长,后世也称之为“阮步兵”。[2]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五月,司马昭被晋封位晋公,位相国,加九锡[b][7]阮籍在当时的政治压力下,不得已写下《为郑冲劝晋王笺》,劝进司马昭即位;[4]同年冬天,阮籍去世,终年五十四岁。[1]
阮籍是魏晋时期与嵇康齐名的名士,同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崇奉老庄,精通玄学,曾作《通老论》《达庄论》等文,流传后世的有《大人先生传》等名篇传世。阮籍还以五言诗驰名于世,代表作有《咏怀诗》八十二首。阮籍的诗作风格浑朴,多用比兴,著有《阮步兵集》传世,后人辑有《阮嗣宗集》。[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