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

西晋幽州刺史王雄之孙 竹林七贤之一
1
2
王戎(公元234—公元305年),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人。三国西晋时期名士、官员。[1]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祖父王雄,曾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父王浑,任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自少神采秀美,长于清谈。[1]少与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诸位士人于并居、共游于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修武县),史称“竹林七贤”。[2]王戎尤善人才的品评与识鉴。初袭父爵,后为荆州刺史、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参与西晋灭吴之战。[1]战后以功封安丰县侯,人称“王安丰”。他在安抚吴国内附之民、举荐有识之士等事务方面建树颇多。[1]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王戎被牵连免官。后被起用为尚书令,再拜为司徒。[1]永安元年(304年)七月跟随晋惠帝司马衷北伐,兵败后随帝回到洛阳。同年十一月,晋惠帝被挟持迁往长安后,王戎逃奔郏县。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时年七十二,谥号为“元”。[1]
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思想上,他崇尚老庄,善于谈玄。但同时,与嵇康阮籍等人不同,他不拒绝入仕司马氏集团。并深受晋武帝、晋惠帝倚重。在为人处世上,他因为玄谈、任情和简洁切要为世人多赞美,但也因为悭吝和个人财富让名声有所争议。[1]

人物生平

家族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