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伦

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
司马伦(?-301年),生年不详,字子彝,汉族人,祖籍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的弟弟,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1][2]
曹魏嘉平初年(249年),司马伦受封安乐亭侯。五等爵制建立后,司马伦改封东安子,拜谏议大夫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司马伦受封琅琊王,他令手下偷盗御裘,却被赦免罪行。咸宁年间(275年―279年),司马伦改封赵王,升任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元康初年(291年),司马伦迁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关中,因赏罚不公,导致氏族羌族反叛,被召回京师,拜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司马伦对晋惠帝的皇后贾后谄媚,得其信重。太子司马遹被贾后陷害废黜后,司马伦听取手下孙秀建议,使出离间计,令贾后害死太子。元康十年(300年)夏四月,司马伦借贾后害死太子之事起兵,废黜贾后,独掌大权。掌权后的司马伦大肆排除异己,自封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诸多职位,给自己的儿子和手下全都封官。永宁元年(建始元年,301年)春正月,逼迫晋惠帝退位,篡位称帝,改元建始。称帝后司马伦倚重孙秀,大肆封官封侯。不过两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战争持续六十多天,司马伦部下多次战败,加上内部混乱,司马伦最终兵败。他被迫退位,被囚禁在金[yōng]城(今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翟泉村)。永宁元年(301年)五月,司马伦被赐死,其子嗣也被全部赐死,党羽都被清算诛杀。[2][3][4]
司马伦与孙秀二人,密谋废黜晋惠帝,篡位乱权,大肆封官、打压异己,朝堂民间动乱不休。司马伦的举动打破了朝堂势力平衡,其篡位称帝,直接诱发了后续的“八王之乱”。《晋书》评价司马伦,称其实在愚蠢,听信孙秀,最终的结局是咎由自取。[2][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