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obstruction of biliary tract)指胆管排出道的任何一段因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管壁外浸润压迫等疾病,造成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的胆管机械性梗阻。表现为黄疸,伴上腹隐痛,发冷发热,腹痛性质一般为胀痛绞痛为主,有时绞痛为显著症状,既往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一般都呈急性和亚急性的症状出现。治疗应注意肝脏功能变化。

病因

  • 胆道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症。但胆管狭窄和胆管肿瘤等病变有时亦可继发此症。上述疾病造成胆管阻塞,胆汁郁积,以及继发细菌感染。致病菌几乎都来自肠道,经乏特壶腹或经胆肠吻合口的通道逆行进入胆道。细菌亦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通道进入胆道。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粪链球菌和某些厌氧菌
  • 在原有结石等阻塞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胆管感染,胆管黏膜充血水种,加重胆管的梗阻,胆汁逐渐变成脓性,胆管内的压力不断增高,梗阻近侧的胆管逐渐扩大。在含有脓性胆汁的胆管高压的作用下,肝脏可肿大,肝内小胆管及周围的肝实质细胞亦可发生炎性改变。肝细胞产生大片坏死,可形成肝内多发性小脓肿。胆管也可因感染化脓造成溃疡胆道出血。由于胆管内高压造成肝内毛细胆管破溃,脓性胆汁甚至胆栓即由此经肝内血窦进入血循环,造成菌血症和败血症。少数还可发生肺部脓性栓塞。在后期,可发生感染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变化,此即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称急性重症胆管炎。这些病理改变一旦发生,即使手术解除了胆管高压,但在肝实质和胆管仍会留下损害。

鉴别诊断

  • 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大体分两类即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
  • 1.良性疾病
  • 胆道结石为最常见,其次还有胆道炎症性狭窄(如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急慢性胆管炎等),胆道良性肿瘤(如胆总管囊肿等)。这些良性病变黄疸的出现,其突出的伴随症状为上腹隐痛,发冷发热,腹痛性质一般为胀痛绞疼为主,有时绞疼为显著症状,既往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一般都呈急性和亚急性的症状出现。
  • 2.恶性疾病
  • 包括各种发生于胆总管部位的原发和转移癌,常见的有胆管癌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恶性肿瘤的病变一般都呈慢性过程,为无痛性黄疸,不引起患者重视,往往就医很晚,大都在1~2个月左右,伴随症状一般不典型,胰头癌往往以右上腹痛为突出的症状,但疼痛较轻,一般都是以隐痛、钝痛为主,而胆管癌则以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为主要症状,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可以黑便、贫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为主。这些非特异性症状不引起患者重视,同时也误导医生的诊断,从而延误病情,应当引以为戒。另外还有少见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Mirizzi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