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脂酸

含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palmitic acid),学名正十六[wán]酸,又叫棕榈酸,[3]分子式为C16H32O2,是含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高级脂肪酸,[2][5]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呈珠光鳞片状,熔点为63.1℃,[4]沸点(2.0kPa)215℃,折光率(80℃)1.4273,[2]相对密度为0.8528,软脂酸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温度超过340℃,软脂酸开始分解。[4]
软脂酸多存在于牛奶、黄油、肉类以及可可脂棕榈油大豆油等油类制品中,[6]在生物的很多器官或组织中,软脂酸氧化可以产生能量,一分子软脂酸完全氧化分解后可得到106个ATP分子。[7]工业软脂酸以桕油为原料,生产过程一般分为油脂水解减压分馏、温压压榨和脱色等步骤。[8][9]
软脂酸应用广泛,在食品领域,软脂酸可以作为营养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常用于食品生产中;[10]在工业领域,软脂酸可用于生产肥皂、金属皂等,其中金属皂被广泛用于塑料润滑脂、油漆、化妆品、表面活性剂、橡胶、纺织、皮革、造纸等方面;[11]此外,软脂酸还可作为医药工业原料,用于生产无味金霉素和无味氯霉素等;也可作为分析试剂,用于测定水的硬度,沉淀钙、[bèi]、铅和锌等元素;[12]而且在军事领域,软脂酸的铝盐可用于制造凝固汽油燃烧剂。[13]

发现历史

1813年,法国实业化学家谢弗尔对油脂的皂化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14]他证实了肥皂是由多种脂肪酸盐混合组成的;[15]阐明了脂肪的甘油[zhǐ]性质;鉴别了硬脂精硬脂酸甘油酯)和软脂精(软脂酸甘油酯),以及丁酸戊酸己酸、硬脂酸和油酸(不纯)等脂肪酸。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记入了《动物脂肪的化学研究》(1823年)一书之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