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

中国古代地名和行政区划名
范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其历史所辖区域多有变动,大致位于今北京市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交界一带。在唐大历四年(769)之后,范阳主要指的是涿州范阳县,即今涿州市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发动了反唐战争,史称“安史之乱”,这是范阳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
范阳,初设于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因位于范水北而得名,治所在今定兴县固城镇。历史上,范阳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调整,包括顺阴县、范正阳侯国、范阳国、范正阳郡(三国)、范阳郡北魏)、范正阳县(隋)、范阳县、范阳节度使幽州(唐)等。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范阳县被并入涿州。[1]
范阳在历史上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也是许多名门望族的发源地。两晋时期,北方许多望族南渡后,仍将范阳视为祖籍。其中包括著名的卢姓家族,如东汉末年大儒卢植北朝隋之际诗人卢思道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六祖慧能大师明朝名将卢象升等。此外,邹姓简姓燕姓的堂号为范阳堂,苑姓、邵姓祖姓(如祖冲之祖逖)以及董姓(据《元和姓纂》记载,范阳为董姓郡望之一)等家族也与范阳有关。[1]

沿革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