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

中国古代地名
范阳是中国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区划名。范阳在历史上所辖区域多有变动,约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交界一带。从唐大历四年(769年)起,所谓“范阳”则仅限于涿州范阳县,为涿州治所,在今涿州市[1][2]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初设范正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辖区在今定兴县境内,治所在故城(今定兴县固城镇)。其后,相继改名顺阴县(王莽新朝)、范正阳侯国(东汉)、范阳国、范正阳郡(三国)、范阳郡(北魏)、范正阳县(隋)、范阳县、范阳节度使幽州(唐)等,各种名称交替使用,辖区也屡屡变化。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范阳县,并入涿州。[1][2]
范阳一带是历史上很多名门望族的发源地。两晋时期,北方许多望族南渡后,其中相当一部分仍称范阳为祖籍之所在。[1]

基本介绍

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