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

中国百家姓氏之一
董姓,中国姓氏之一,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远古传说,董姓远祖为祝融重黎,祝融氏之后主要发展为八支,形成己、彭、飂等祝融八姓,董姓即源于己姓,重黎便为董姓的祖先。但董姓的血缘始祖为飂叔安。叔安是己姓族系中的被封于飂地的这一支系的首领,其子董父因入朝为帝舜驯龙有功,受赐董姓,因此飂叔安为董姓后人尊为始祖。董姓有两个来源,以字为姓,即飂叔安儿子以字董父受赐董姓而来;以官为氏,源于东周大夫辛有的儿子在晋国做太史官,“董督晋史”,其后裔便以官职相称,改姓董。[1]
董姓发源于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分布较为集中,另陕西山东广东四川浙江、湖北、福建、河南等地也有董姓散居;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徒而来;明清之际,台湾、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董姓迁入;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董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二十七位。[2]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调查统计,董姓人口数量排在中国姓氏第三十九位,在华北东北和西南比较有影响。截至2006年,董姓人群大约占了中国人口的0.48%,总人口大约590余万人。[3]历史上董姓著名人物有春秋时著名史官董狐西汉著名哲学家董仲舒,他曾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变为显学北魏出使西域的使者董琬;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兴武等。[4]

起源

董(Dǒng)姓,源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