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

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泌乳素(英文:Prolactin,简称:PRL),又称催乳素、促乳素,[a]是一种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属于促乳素/生长激素/胎盘促乳素类,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泌乳素是单链分子,6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1]
泌乳素的分泌,既受到下丘脑促乳素抑制因子(PIF)与促乳素释放因子(PRF)及其他激素的调节,[2]又能通过短环路反馈进行自我调节;但与所有其他垂体激素不同的是,下丘脑对其分泌的调节主要是抑制性的,而不是刺激性的,故对下丘脑控制的破坏会引起泌乳素分泌的增强而不是降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小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泌乳素,而大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多巴胺则可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另外,泌乳期间、发情周期交配妊娠昼夜节律都对泌乳素的分泌有一定影响。在垂体前叶细胞下丘脑轴突末端、胎盘、羊膜、子宫乳腺淋巴细胞中都能检测到促乳素。[1]
泌乳素对乳腺的作用包括乳腺的生长和发育、乳的合成、乳分泌的维持等。泌乳素具有一定的促黄体作用,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渗透压平衡和血管生成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雄性在睾[tóng]存在的条件下,泌乳素促进前列腺精囊腺的生长,还可以增强促黄体素对间质细胞的作用,使睾酮的合成增加。泌乳素能增强母畜的母性行为,如舔仔、哺乳和护仔行为,禽类的抱窝性,鸟类的反哺喂行为,家免的脱毛和造窝等待分娩等。[1]

结构信息

泌乳素最早于1928年在牛垂体前叶中发现,1970年从人垂体腺中分离出人泌乳素,1971年Friesen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出人血中的泌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