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

脑的组成部分
下丘脑,间脑的组成部分,旧名丘脑下部,占据第三脑室底的大部,是较高级调节内脏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hypo-thalamus来自希腊文hypo原意为下,及thalamus(丘脑)原意为室。人的下丘脑约4克,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它不仅通过神经和血管途径调节脑垂体前、后叶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而且还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如控制水盐代谢、调节体温、摄食、睡眠、等内脏活动以及情绪等。[1]
在种系发生上,下丘脑是脑的最古老的部分之一。鱼类已分化出下丘脑,但只有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发育最为完善。间脑前脑泡的后部分化而成,下丘脑由间脑翼板的腹侧部形成,其套层分化成一系列神经核。[1]

简要概述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的联系非常密切,如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轴突延伸终止于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垂体束。在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既能分泌激素(神经激素),具有内分泌细胞的作用,又保持典型神经细胞的功能。它们可将从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的信息,起着换能神经元的作用,从而以下丘脑为枢纽,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紧密联系起来。所以,下丘脑与垂体一起组成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
凡是能分泌神通肽或肽类激素的神经分泌细胞称为肽能神经元。下丘脑的肽能神经元主要丰硕视上核、室旁核与促垂体核团。促垂体区核团位于下丘脑的内侧基底部,主要包括正中隆起、弓状核、腹内侧核、视交叉上核以及室周核等,多属于小细胞肽能神经元,其轴突投射到正中隆起,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系统的第一级毛细血管风接触,可将下丘脑调节肽释放进入门脉系统,从而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