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公元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与孔融阮瑀应玚徐幹刘桢王粲等人合称“建安七子”。[2]
陈琳家世不详,汉灵帝末年,在大将军何进门下任主簿,曾劝谏何进不要引兵进京威胁太后,何进死后,陈琳避难冀州(主要辖区包括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a])。后担任袁绍军中记室,负责公文书檄,为袁绍效力达十余年。曹操攻克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后,陈琳被俘虏并归附曹操。[2]曹操颇爱陈琳之才[2]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起,陈琳跟随曹操北征乌桓,南征刘表,西征张鲁,写下《神武赋》《神女赋》等作品,并多次与曹丕曹植王粲等人参加邺城的游宴活动,创作了《宴会诗》《止欲赋》等诗赋。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因疫病去世。[4]
陈琳作为邺下文学集团的一员,与曹氏父子及大量文人一起,推动了建安文学的发展。[1]陈琳擅长写作章表公文,文章喜好用典,讲究对偶辞藻,具有骈体化的倾向[5][6]。其作品结集十卷,约在宋代亡佚,后人辑录各类作品共27题(篇),另有三篇归属有争议[7][8],其中代表作品有《为袁绍檄豫州文》《檄吴将校部曲文》《饮马长城窟行》等。[9]曹丕称陈琳“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4]

生平经历

陈琳在建安七子中年岁较长,出生仅晚于孔融。在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东汉末年,陈琳曾经先后为何进、袁绍曹操等人所用,专职从事幕僚、文书工作。[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