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

汉献帝时期的文学
建安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建安时期的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故后世称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这段时间的文学作品,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1]
代表作家主要有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2][1]
刘勰这样概括建安文学:“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2]建安文学,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建安文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3]

概况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