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玚

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
应玚(177-217年),字德琏,东汉末期文学家,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他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1],曾任魏王曹操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在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担任将军府文学。他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作品有《斗鸡诗》、《报赵淑丽诗》、《别诗》两首、《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公宴诗》等。此外,他也擅长诗歌,与其弟应璩齐名。应玚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因疫疾去世。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人物生平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的儒者,而应玚的父亲应珣也因其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
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
应玚的弟弟[],字休琏,也是一个文学家。他和其弟应璩在当时均被称之为汝南才子,两兄弟的作品合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