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明朝官员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1][a]。祖籍考城(今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 ),谥号忠肃。[2][3]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第宣德初年(1426年),于谦作为御史严词责备朱高煦的过错与罪责,从而得到了明宣宗的欣赏。宣德五年(1430年),于谦任兵部右侍郎[4]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回到京师,任兵部左侍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他坚决反对迁都南京,拥立景泰帝,严守京师,升职为兵部尚书。保卫京师时,他击退了瓦剌军的进攻。皇帝给于谦加官少保,让他总督军务景泰元年(1450),也先派出使者求和,并打算释放明英宗。于谦说服景泰帝明英宗归来,并且全力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同时对邓茂七叶宗留黄萧养等农民起义的地方势力调兵镇压。于谦为官清廉正直,从不巴结权贵,向来和权臣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都存在不和,之后又因为拥立明英宗而结下矛盾。[2][3]
天顺元年(1457),权臣石亨、徐有贞、曹吉祥支持明英宗发动宫廷政变,史称夺门之变明英宗成功夺回帝位后,立即以谋反的罪名逮捕于谦,判处于谦死刑,对于谦进行抄家,于谦的家属则充军边境。成化初年(1465年),明宪宗于冕[b]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于谦的冤屈,从而使于谦的官职得以恢复,皇帝还为他赐下了祭文。弘治时,于谦被追谥肃[mǐn]万历时,改谥号为忠肃。著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5]于谦具有“社稷为重,君为轻”和民本的政治思想,于谦在创作诗歌时未计工拙。但他的诗歌创作在明诗中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他可作为明“台阁体”诗风向前后七子的“复古派”诗风转变期中一位颇有成就的关键诗人。[2][6]

人物生平

年轻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