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由石亨等主导的明英宗复辟的政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发生于明景帝景泰八年(1457年),是由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宦官曹吉祥主导的复立明英宗朱祁镇为帝的政变[1]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于谦等朝臣另立[chéng]朱祁钰景泰帝。景泰帝元年(1450年)八月,已被改立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回朝,景泰帝朱祁钰将其软禁南宫对其多有防范。次年,景泰帝废掉朱祁镇之子朱见深,另立独生儿子朱见济为储,双方发生易储之争后,景泰帝将南宫上锁灌铅,禁止其与外界联系。景泰四年(1453年),朱见济离世,太子之位空置。[2][3]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为邀功赏联合徐有贞张軏杨善等,于同年正月十六日晚撞开南宫门,将朱祁镇抬往奉天殿,途经东华门、奉天门时遭遇守门将士阻拦,均被朱祁镇喝止。后在徐有贞、石亨等的主导下,朱祁镇于奉天殿成功复位为帝。[3][1]
朱祁镇复位后,废黜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又改谥朱见济为怀献世子。同年二月朱祁钰离世,被追封为戾王,葬入西山。于谦王文等在景泰朝受到重用的朝臣或被诛,或被贬,而徐有贞、许彬进入内阁石亨被加封为忠国公,曹吉祥张輗杨善等夺门之变发起者也受到赏赐。石亨、曹吉祥等势力在此后左右朝局,并将徐有贞构陷出京,贬为庶民。天顺四年(1460年)阁臣李贤的劝谏下,明英宗将石亨、曹吉祥势力相继铲除。[2][4][3][1]
夺门之变后,明朝权力中心发生转移。明英宗清算于谦等景泰朝臣,重组内阁并加强内阁的政治影响力。[5]同时,曹吉祥、石亨势力逐渐把控朝局,宦官锦衣卫势力重新抬头,加剧了政局的不稳定,为“曹石之变”埋下伏笔。[6]而明英宗冤杀于谦等于国有功的朝臣,重用石亨[nìng]臣,对明朝士人的政治心态造成不利影响。[7][2]

事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