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

明代名臣
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是明代名臣,出生于河南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他于宣德八年(1433年)登上进士榜,后任吏部验封主事,历任考功、文选郎中。在“土木之变”时,李贤成功逃离危险回到京城。景泰二年(1451年),他上书正本十策,受到代宗的赏识,升任兵部右侍郎,后转任户部侍郎,次年又调任吏部右侍郎。英宗复辟后,李贤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后升任吏部尚书天顺五年(1461年),他被加封太子太保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召唤李贤担任重要职务。宪宗即位后,李贤晋升为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他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著作。成化二年十二月(1467年1月),李贤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他被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并谥号为“文达”。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他被列入历代帝王庙进行祭祀。
李贤是一位重要的明代名臣,他在政治上推崇贤能,注重发掘人才和畅通言路。他以正直耿介的品行而深受英宗的宠爱。《明史》称他为“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然而,他压制了叶盛,排挤了岳正,没有救助罗伦,因此“尤为世所惜云”。王鏊也称他为“国朝自三杨后,相业无如李贤。其得君最久,亦能展布才[yóu]。然在当时以贿闻,亦颇恣横。”
总的来说,李贤是一位清廉正直、政绩卓著的明代名臣,他在政治上注重选拔人才和畅通言路,深受英宗的宠爱。他的著作丰富多样,对于明代的治理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