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

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明英宗
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和第八位(1457—1464)皇帝,年号正统天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明代宗朱祁钰之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1]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初六,出生不足三个月的朱祁镇被立为皇太子。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驾崩,朱祁镇登基,次年改元正统。因朱祁镇尚且年幼,国事交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正统八年(1443年),太皇太后驾崩,朱祁镇正式亲政。此后,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等人,致使明朝宦官专权。北方游牧民族瓦剌崛起,威胁明廷,朝廷官员多次上疏请求朝廷整军备战,都被王振拦截。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南侵,王振怂恿朱祁镇亲征。朱祁镇率军亲征期间,刚愎自用,致使三万大军惨遭杀戮,朱祁镇也在逃亡途中被瓦剌俘虏于土木堡,史称“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后,[chéng]朱祁钰被拥立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改元景泰[1]
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被释回京,被朱祁钰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不能临朝,武清侯石亨等趁机发动夺门之变,迎朱祁镇复位。朱祁镇复位后,改元天顺,大规模清洗朝堂,冤杀于谦等重臣,为宦官王振平反。此后,朱祁镇开始主理朝政,期间任用贤臣,明朝政治逐渐清明。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病危,同年2月,朱祁镇去世,享年三十八岁,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1]
朱祁镇遗诏取消了明朝的宫妃殉葬制度。《明史》赞誉道他“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1]

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