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

明朝的第七任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男,汉族明朝第七代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次子,生母为贤妃吴氏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明宪宗朱见深之叔。[1]
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初三(另说八月十三日),朱祁钰出生;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朱瞻基驾崩,英宗朱祁镇即位,朱祁钰被封[chéng]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亲征瓦剌,在土木堡被俘,为稳定朝政,朱祁钰被拥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在位期间,代宗朱祁钰善用兵部尚书于谦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之后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英宗朱祁镇复辟,朱祁钰被废为郕王,同年病逝,时年30岁,死后被英宗赐谥号曰“戾”,仅以亲王的礼仪下葬,且并未葬入明十三陵[2]
明宪宗成化时期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上庙号代宗,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明清史书多称其为景帝[2]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