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
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自号长春真人,[1]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成祖朱棣之孙,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1435年在位,年号“宣德”。[2]
朱瞻基幼年聪颖,爱好读书,才智杰出,深受成祖朱棣喜爱。永乐七年(1409年),朱瞻基跟随朱棣前往北京。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朱高炽即位后,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仁宗逝世,朱瞻基即位,次年改元“宣德”。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2]朱瞻基在位期间,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juān]免一些地方的[]、赋和官田租税。在文化上,仁、宣时期改革了科举取士法,会试分南北卷取士,分配录取比例,从地域上更加平衡。在政治上,朱瞻基任用“三杨”[a]管阁务,蹇义长吏部,夏原吉管户部,对不称职的大臣予以黜退,对宦官的控驭也比较严格。对外关系上,朱瞻基派郑和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并停止用兵交趾,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朱瞻基在位时期,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并称“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1月31日朱瞻基逝世,葬于景陵,庙号宣宗,[2]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是明朝较有作为的一位帝王,一方面适应了洪武永乐之后明代社会稳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改变了明初的国家政策,推动了明代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因其减免田赋,常成空言,立内书堂,教小内使读书,为明朝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此外,朱瞻基还是书画家,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俱佳 ,留世画作有《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等。 [1][3]

人物生平

立为皇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