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

一种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一种血脂调节药,全称是羟甲戊二[xiān]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2]。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是肝细胞合成内源性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酶,能够促进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化学结构与HMG-CoA相似,并且该药物与HMG-CoA还原酶有较高的亲和性,因此可在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早期阶段竞争性地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阻碍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起到调脂作用[7]
他汀类药物是化学类处方药[5][6]。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匹伐他汀(pitavastatin)等[8]西立伐他汀因其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或严重者致死案例较多,已撤出市场[2]。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对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有效而安全,可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9]。此外,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方面非降脂作用,其中包括保护改善肾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还具有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治疗骨质疏松症等多种作用[10]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肌病(横纹肌溶解症),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少数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可使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增高。他汀类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大多数的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包括肌病)。活动性和慢性肝病患者禁用他汀类药物[2]。当与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吡咯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等合用时应注意肌病的发生[9]

临床应用

1.调节血脂:他汀类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对病情较严重者可与其他调血脂药合用。对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有效而安全,可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