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易论

魏晋时期阮籍所撰的一篇论述散文
《通易论》是魏晋时期阮籍所撰的一篇论述散文,约作于正始(240—249)年间。通即通解,易即《易经》,该文旨在通过论述 《易经》的产生、性质与社会作用诸问题,折衷儒道,结合“名教”与“自然”。该文被视为阮籍前期思想的代表之作,被后人辑入《阮嗣宗集》。[1][3]
三国魏晋时期玄学兴起,道家“三玄”(《易经》《老子》《庄子》)备受重视,易学的发展开始由传统的象数学转向了义理学,《通易论》便是这种玄学“易”说思潮之下的产物。文章开篇先是对《易经》之源的情况进行了概述,对于“易”之为何、作者为谁、八卦起源、《易经》的产生、使用与流传过程等问题作了回答。而后阮籍又对《易经》六十四卦作了精辟的概括与解释,其解卦内容即保持了《易经》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又把《易经》的抽象哲理世俗化,介入普通世俗之生活。最后,文章还概述了《易经》的价值与功用,对现实生活的吉凶之由作出专门的分析与阐述。[4][5][6]文章虽以“通易”为主题,但阮籍亦将自己儒道结合的思想、对统治者的愿景及个人安身立命的原则等都揉合于对《易经》及六十四卦的分析中,体现了阮籍心怀天下的忧虑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6][7][8]
《通易论》的主旨体现了儒道结合的思想,这与正始年间玄学思想恰好吻合,[4]并且其主张“名教”与“自然”相结合统一的观点,[1][9]亦是对一种当时外在之伪名教(不符合“自然”本性之束缚性“名教”制度)和伤害人之自然本性的虚伪教化的反抗。[10]中国古典文献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韩格平评价《通易论》:“精当扼要,一气贯通,社会人生剖析剔透,天地自然通览兼容,在当时诸多述《易》者中颇有独到之处。”[5]

名称释义

阮籍以“通易论”为题,明确通解《易经》之意图,同时用“论”来直接表明自己并不像其他人那样通过作注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而是要通过论来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对《易经》的看法与理解,故为《通易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