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写的说理散文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写的道家著作,一般认内篇为庄子本人所写,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所作。因汉时尊庄周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1]
魏晋时期郭象对《庄子》进行删定,形成了流传后世的《庄子》33篇,其中包括内篇有7,外篇有15,杂篇有11。[3]《庄子》一书作为道家著作,在思想上崇尚道,着重自然,强调无为而治,物化虚静。而在文学和美学上,《庄子》也极具浪漫主义语言艺术[4]
《庄子》一书影响也是广泛的。在中国本土,其对中国古代政治上对无为而治、艺术上的追求自然都有深刻影响。[6]同时,《庄子》一书也很早就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的文学。[7]即使是相对传入较晚的欧美,现在也出现了研究《庄子》的学者。[8]

作品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