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路

中国元代行政区名
益都路,中国元代行政区名。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改益都府为益都路(治益都),下辖六县、八州(州辖县十五),直隶中书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益都路为青州府(治益都),属山东行省。清代仍为山东省青州府;今为山东省青州市
蒙元初始置,至明初改路为府,益都路建制存在时间140余年。元代益都路辖州县较多,辖域广大,其位置大致在今山东省坊市、临沂市、枣庄市辖区、青岛市大部,以及广饶县博兴县一带。益都路与益都县同城而治,路治俗称南阳城,在今潍坊青州市老城区。

历史

禹贡》青徐二州之域。春秋战国之齐及鲁东楚北之境。秦齐郡琅邪之地。汉初子肥王齐,有七十二城,都于临淄。后置青州刺史,领郡国有九,此为齐郡、北海、千乘及徐之琅邪、东海郡地。武帝封子[hóng]为齐王,策曰:呜呼!小子闳。受兹青社。[gài]古者以太社五色土随方封国使立社,故齐有青社之称。后汉魏晋又为齐国乐安高密城阳郡地,而青州刺史并理临淄。永嘉之乱,刺史苟晞弃青州。汉将曹嶷据之以临淄平夷难以御敌,乃于尧山南筑广固城以居,降于东晋,寻为石勒所陷。后为段龛所据,自称齐王。慕容恪灭赵,克青州苻坚并燕,尽有齐地。坚败。苻朗以州降晋。改置幽州,以辟间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为慕容德所陷。德都广固,称南燕。至子超,为刘裕所灭。裕留羊穆之为刺史,夷广固城而归穆之,乃筑东阳城为青州。宋置青州,初理历城。后理东阳,又移理临淄。后并冀州、琅邪,皆没于元魏。魏置青州及北徐州,高齐因之。宇文周并齐,置齐郡乐安、北海。改北徐沂州。隋并废之。大业初复为北海、高密、琅邪三郡之地。唐武德二年置青州总管府【周疏:○按《旧唐书》:青州总管府武德四年置。】,领州八。此为青、密、沂三州,属河南道。七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罢都督府【周疏:天宝元年罢都督府。○按《旧唐书》及《太平寰宇记》并云:贞观元年罢都督府。】,改为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青州,置平、卢、淄、青节度。石晋开运初为防御州。天福十二年复为平卢节度【周疏:○:按汉主知远即位之元年,复称晋天福十二年。不当[gài]以石晋冠之。】。宋为青、密、潍、沂四州,属京东东路。淳化五年改青州为镇海军【周疏:按《会要》:太宗曹彬为青州节度使中书奏云:唐乾元中,侯希逸为平卢节度。本平州之地屡为贼所迫,希逸率将士破贼。又为奚虏所侵,乃拔其军二万余人且战且行达青州,诏就加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自是迄今淄青节镇皆带平卢之名。今青州颇为重地,请以镇海为额从之。诏曰:眷彼营邱,控于东夏太公开四履之地,小白举九合之师。忠烈犹存,风流可尚。宜改总戎之号,用旌表海之邦。青州平卢军改为镇海军。】。开宝五年升密州为安化军节度。元佑三年改安化为临海军。政和元年以青州为齐郡。金初属伪齐,后升为益都府。金于是始建府名,立东路总管,以十三州隶焉。国初沿金制,以东齐业李全父子遂致跋扈。择重臣为方伯岂长策乎?今益都以东傅海,皆割入宁海、般阳,南则益以滕[],东西不数百里,南北仅千里焉。此亦犬牙之势也。元领散府一州十三县三十六司候,录事司各四。癸丑年废各州录事司候入倚郭县。丁巳年行长山县废入高苑县。至元二年割登莱二州八县入般阳,废行淄州淄川县益都县,行泰安州泰安县沂水县兰陵县入峄州。三年废益都散府入本路,昌乐县北海县。九年割出宁海州牟平文登二县。延佑三年增置蒙阴县。今领州八,录事司一,县二十一。隶府者六,隶州者十有五。

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