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恪

十六国时期前燕的政治家
慕容恪(?~367年),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huàng]第四子,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1][2][3]
慕容恪性格谨慎大度,年仅十五岁开始掌握军队,受到父亲慕容[huàng]重视,随父出征,先后征伐后赵高句丽,屡立战功。又随征攻灭鲜卑宇文部和扶余国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慕容皝病重去世后,慕容恪辅佐继位者慕容俊,再伐后赵,攻占[]城(今北京)、幽州(今河北、北京和天津北部)等地。后赵国王石虎死后,中原大乱,后赵大将军冉闵自立为王,慕容恪率军征讨冉闵,将其大败并生擒。此后,慕容恪又二征鲁口,击败镇北将军段龛[duàn kān],累功升任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爵太原王。晋穆帝升平四年(公元360年),景昭帝慕容俊病重托孤,他死后慕容恪辅佐幼主慕容暐[wěi],官拜太宰,总览朝政大权。后慕容恪又参与野王之战,大获全胜,又顺利攻取洛阳。前燕建熙八年(367年),慕容恪病重,去世前还在举荐贤才吴王慕容垂。他死后谥号为桓王,后燕皇帝慕容盛下令让中书撰写《燕颂》,来歌颂慕容恪的丰功伟业。[4][2][5][6][7][8][9]
南宋作家张预在《十七史百将传》中记载,慕容恪为将不以威严治下,而是使用恩信。他辅佐朝政期间,毫无私心,严格遵守礼法制度,任用贤才,令前燕境内局势逐渐稳定,人心安稳。周边邻国忌惮不已,东晋权臣桓温认为东晋想要收复中原,前燕慕容恪是为心腹大患。[6][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