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燕

十六国时代慕容鲜卑建立的民族政权
前燕(公元 337年[a]—公元370年),又称慕容燕,是十六国时期由慕容鲜卑族的慕容皝龙城建立的政权,以古燕国国号。自慕容[huàng]起,前燕共历三主,国[zuò]34年。[5][1]
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慕容部鲜卑酋长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接管慕容鲜卑部的统治权,通过不断与周边部落的战争,逐步扩大了慕容鲜卑的势力范围,先后掌握了辽东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成为平州最大的势力。[6][7][8]慕容廆之子慕容皝继承慕容部的统治权后,先平定了慕容仁之乱,又于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自称燕王,置百官,并在次年灭掉鲜卑段部,使疆域西扩与后赵相接。东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东晋正式加封慕容皝为燕王,随后慕容皝迁都龙城,运用军事打击迫使高句丽向其称臣,并灭掉宇文鲜卑部,完成对东北的部署后,慕容皝图进中原。[2][9][10]
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慕容皝的儿子慕容[jùn]继燕王位后,出兵后赵,攻占下章武、[]城、河间幽州郡等后赵属地,并迁都蓟城。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慕容儁点兵出将灭掉冉魏,正式入主中原地区,并于同年正式称帝,改元元玺,国号称”燕“。之后,慕容儁继续南下扩张之路,降服前秦东晋等诸郡,使前燕的势力版图再一次得以扩大。东晋升平元年(公元 357年),慕容儁再次迁都邺城[3][11][12]慕容儁去世后,十一岁的儿子慕容暐继承帝位,改年号为建熙。慕容暐在位初,前燕与东晋交战不停,先后夺取了东晋大片城池,并攻入洛阳,掠地至[xiáo]、渑,使前燕疆域范围达到鼎盛。[4][13][14][15]
辅政大臣慕容恪去世后,前燕政治、经济走向衰落。前燕建熙十年(公元369年),前秦借前燕失信为由,发兵攻打前燕,前燕不敌,被俘或战死的士兵达十万余人;次年,前秦攻入邺城,慕容暐被俘,前秦封慕容暐为新兴郡侯,至此,前燕灭亡。[4][13][14]
前燕疆域鼎盛时占有今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领有12州、157郡、1579县,所辖人口近1000万。[16]前燕效仿魏晋,设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制系统、军事系统和法制系统。[17]前燕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次之,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并使用中原王朝流行的五铢钱[18][19][20]前燕重视官学,推行汉化,推崇儒学,统治者都有较高的文学成就。[21]前燕与东晋高句丽后赵及周边鲜卑等政权都有往来,但多以战争为主。[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