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之乱

永嘉年间匈奴击溃西晋的动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历史上继八王之乱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乱,是刘渊石勒等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攻陷洛阳,继而灭亡西晋王朝,使中国历史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因该事件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而得名。[1]
西晋晋惠帝时,政治腐败,经济衰落,使得南匈奴贵族刘渊趁机起兵,并建立汉赵政权。晋惠帝死后,怀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永嘉五年(311年)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在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鹿邑)歼灭晋军10余万人,俘杀太尉王衍等人。之后派刘曜在六月攻陷洛阳,俘虏怀帝,再杀王公士民3万余人。八月,刘粲攻陷长安,杀掉了西晋太尉司马模。这一系列动乱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结束后,刘曜又攻破了长安,俘获了晋愍帝,西晋灭亡。[2]
永嘉之乱击溃了西晋政权,给中原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晋朝统治集团随之南迁,大量人口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迁移到南方,史称“衣冠南渡”,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开发。永嘉之乱开启了少数民族统治北方及南北对峙的时代,造成了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时代趋势,加深了南北的文化差异。[3]

背景形式

西晋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