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郡

古代的地名
城阳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最初设立于西汉时期,其治所最初位于莒县(今山东省莒县城阳街道)。该郡在历史上多次经历改制,时而作为郡,时而改为城阳国。到了东汉初期,城阳国被省并,但在汉末由曹操重新设立城阳郡。西晋末年,城阳郡被废除。[1][2]

历史沿革

城阳郡的地域在秦代属于齐郡。西汉初期,该地区作为刘肥齐国的支郡,并曾作为吕后鲁元公主汤沐邑汉文帝时期,该地区经历了多次行政变更,包括重新划归齐国、设立城阳国并封刘肥之子刘章为城阳王、将城阳王刘喜迁为淮南王等。此后,城阳国的领土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山东省莒县、五莲县沂水县沂南县莒南县临沭县费县枣庄市山亭区等地区。汉武帝时期,城阳郡分封出多个侯国,成为汉代分封侯国最多的郡。汉成帝时期,城阳国的领土缩减至四县。汉平帝时期,城阳郡的户籍统计显示有56,642户、205,784人。王莽时期,城阳郡更名为莒陵。东汉建武十三年,城阳国被并入琅邪郡。汉献帝建安三年,曹操重新设立城阳郡,并划归青州刺史部。西晋太康年间,城阳郡迁治至莒县,并领有十县。晋惠帝元康末年,城阳郡的部分县份被分置为平昌郡和高密国,随后城阳郡被废除。

南梁侨置

南梁时期,梁武帝重新设立城阳郡,治所设在淮阴(今信阳市浉河区境内),领有淮阴、平春、义兴、皎城四县。北魏时期,城阳郡治所移至义兴(信阳市[shī]河区东北)。北周时期,城阳郡仍治于义兴,领有义兴、城阳、真阳三县。隋开皇三年,城阳郡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