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集

唐末五代儒者李愚著作白沙集
《白沙集》是唐末五代时期李愚的著作,由明陈献章(1428-1500)撰写,门人湛若水校定。该集包括文四卷、诗五卷,以及《行状》《墓志》等附录。陈献章的学说受到东陆九渊的影响,强调以静为主。李愚生平不事著述,传世作品包括诗一千多首,文五百篇。在世时,他的诗已有刻本流传,而文章则由门人相互传抄,未有刻本。[1]

作者简介

李愚,字子晦,后唐渤海无棣县李太谱家(今盐山县庆云镇)人。因倾慕晏婴字平仲)为人,初名晏平。为人谨慎,寡言少语,好学,精通古文。初被沧州节度使卢彦威委以安陵主簿唐昭宗景福年间,代理安陵县主簿,去职后寄身关中。唐天复元年(901)冬,朱全忠率军攻蒲、华二州,李愚避难洛阳,应试中举,任河南府参军。三年(903),朱预谋篡唐,李愚避难太行山之东。梁末帝即位后,拜李愚为左拾遗,后迁至崇政院直学士。衡王朱友谅为末帝之兄,后梁大臣李振等均见而拜之,唯李愚作揖叩见。末帝责备李愚不拜见衡王,遂以冒犯尊严之罪,贬为邓州观察判官。后唐庄宗灭梁,拜愚为翰林学士。同光三年(925),以都统判官随魏王西征前蜀。众人认为,蜀道险阻,不应长驱直入,只能缓慢进军将其内乱。李愚则认为,蜀主王衍荒淫无道政局不稳,仓促之间难于组织防御,急速进军为上策。军书战表,皆出其手,为当时的大手笔。招讨使郭崇韬纳其言,西征军势如破竹,所至之处相继归降。四川平定后,李愚以军功升任中书舍人后唐天成元年(926)6月充任太常卿,翌年4月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命为相。长兴四年(932)患病,明宗派宦官探视,只见室徒四壁,病榻之上只有旧毡破席。明宗闻后,感叹不已,遂赐以供帐之物。应顺元年(934),李愚任左仆射。同年5月,末帝即位,李愚充太徽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因与刘煦不睦,议事多不合,李愚仍守左仆射职,刘煦罢相。清泰二年(935)10月,李愚病故。李愚著有《白沙集》《创业功臣传》。

出版历史

《白沙集》的版本与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