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陈献章(公元1428年11月27日—公元1500年3月9日),字公甫,号石斋,晚年自谓石翁,别号白沙子、碧玉老人、玉台居士等。广东新会(今属广东省江门市)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因居住在白沙村,故学者都称其“白沙先生”。其创立岭南学派(又称江门学派),奠基明代心学,是岭南地区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被誉为“圣代真儒”“岭南一人”等。[2][3][8]
陈献章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早年拜黎贞门人梁继[hào]为师。[9]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考中举人,次年参加入京参加会试时,只中副榜,遂入国子监学习。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参加会试再次落第,后拜在大儒吴与弼门下学习。半年后遂返回家中闭门苦读,但累年无所得。于是筑一台,名曰春阳,每日静坐其中,坚持数年,终于有所悟,建立了他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回国子监,期间以诗文《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受到国子监祭酒邢让盛赞,被誉为“真儒复出”,一时声名大噪,后经邢让推荐出任吏部文选清吏司历事。成化五年(1469年),会试再次落第。后返回新会白沙,聚徒讲学,潜心学习,四方学者慕名而至。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受彭韶朱英等人举荐奉诏入京,明宪宗令就试吏部,但其以奉养寡母为由上疏请求回乡。明宪宗被陈献章孝心感动,授予其翰林院检讨的官衔,准许回乡。陈献章从此居乡讲学,屡荐不起。弘治十三年二月初十(公元1500年3月9日),陈献章去世。后明神宗下诏修陈献章家祠,并赐从祀孔庙,追谥“文恭”。[6][9][10]
陈献章提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心学思想和“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主张“学贵有疑”,打破了宋明以来程朱理学的思想[zhì]梏,开启明代心学先河,是宋明理学史上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其开明代讲学风气,他的衣钵弟子湛若水等人,纷纷聚徒讲学以传播江门心学,岭南地区的文化得到较大发展。此外,陈献章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曾自制茅龙笔,字体苍劲有力,别具风格,对吴门四子的书法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诗歌上,陈献章将心学引入诗歌创作,开明代灵性诗之先河。陈献章一生并未著述,其去世后他的弟子将陈献章生前所撰诗词、文章、言行等内容汇集成册,主要集中于《白沙子集》《白沙诗教解》《陈白沙集》等,共有两千多首诗及五百余篇文章流传下来。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评价曰:“有明之学,至白沙始见精微。”[11][12][1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