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

纪念孔子的寺庙建筑
1
4
孔子庙是为纪念中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兴建的祠庙建筑。孔子庙在各地都存在,在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又被称为夫子庙、至圣庙、先圣庙、文宣王庙等等,其中,文庙这个名字更为普遍。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1]
孔子庙始建于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2]在汉朝清朝时期一直在进行扩建与修缮,民国时期,在辛亥革命后,受社会和战争的影响各地孔子庙的建筑大多均收到了摧毁,祭孔活动也逐渐衰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孔子庙才开始陆续修缮,祭孔活动也逐渐恢复至历史风貌。[3][4][5][6]孔子庙采用均衡对称的建筑格局,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按照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来说,孔子庙可分为九进院落和三进院落等主要格局。[7]孔子庙按其性质可分为曲阜至圣庙、国立学校孔庙、纪念孔庙、孔氏家庙和书院孔庙五种,主要建筑形制有万仞宫墙、[líng]星门、泮池、大成殿、宗圣祠等主体建筑。[4]除此之外,孔子庙还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例如释奠仪、月朔释菜仪、月望行香仪等,2006年[8][9]2006年,祭祀孔子的舞蹈《祭孔大典》被国务院列入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6]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交融中,孔子庙的功能也已经超过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并影响着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其他国家。[10][11]20世纪80年代后,各地的孔子庙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1961年,曲阜孔庙被国务院列入到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88年,北京孔庙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将正定文庙大成殿、[]孔氏南宗家庙、德庆学宫等各地孔子庙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1世纪时期,更多的各地孔子庙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两百多个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孔庙或历史遗迹也被列入到省、市、县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12]

历史沿革

始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