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位于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 ,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面积2.2万平方米,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是仅次于曲阜的全国第二大孔庙。[1][2]
北京孔庙,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的封建贵族和士大夫,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1302年,在今址正式建庙,于1306年建成;1307年,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块“加号诏书”石碑,现仍耸立在大成门前;1331年,皇帝下诏恩准孔庙配享宫城规制,许孔庙四隅建角楼。元末,孔庙荒废;1411年,又重新整治,并修缮了大成殿;1429年,修整了大成殿及两庑;1530年,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崇圣祠;1737年,皇帝亲谕孔庙使用最高贵的黄琉璃瓦顶,只有崇圣祠仍用绿琉璃瓦顶;1906年,祭孔的礼节升为大祀,孔庙也大规模地修缮;1916年,修缮工程才最后竣工,至此孔庙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布局。[3]
北京孔庙,坐北朝南,占地22000多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落,建筑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1][4]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3]
1988年1月13日,北京孔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