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疆域

唐朝时期的领土范围和控制区域
唐朝疆域是指唐朝时期的领土范围和控制区域。唐高宗总章年间(668年-670年),唐朝疆域东至萨哈林岛库页岛)及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北包贝加尔湖, 南到中南半岛,疆域面积达到鼎盛。据学者宋岩估算,唐朝在总章二年(669年)疆域面积为1076万平方公里。[1][2]
唐朝开国之后结束了自隋末以来的群雄割据局面并统一全国,开始开阔疆域,在北方,唐朝于贞观四年(630年)抓捕败逃吐谷浑的东突厥首领颉利,唐灭东突厥,将漠南地区并入唐朝版图;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又灭了漠北的薛延陀,设置安北都护府。在西北,唐于贞观九年(635年)进攻并收服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年)平定高昌,贞观十八年(644 年)平定焉耆,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征服龟兹;于显庆四年(659年)平定西突厥,天山南北全境及属国并入唐朝版图,唐朝势力扩至葱岭以西,远及大食。在东北,唐灭百济高丽,设安东都护府。在南方, 唐继承了隋交趾之地,调露元年(679 年)设安南都护府。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正式立国,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叛唐,攻陷姚州并取“夷州三十二”,云南一带脱离唐朝统治。[3][4][5][6]
安史之乱开始,唐朝不得不向吐蕃回纥等国借兵,大量起用胡兵胡将,同时提供优厚条件,招降安史部将,后导致吐蕃、南诏等国入侵。[7]建中四年(783年)唐朝与吐蕃签订“清水之盟”,唐朝失去西部51个州,吐蕃占领西域河西走廊等地。大中五年(851年),唐将张议潮驱逐吐蕃势力,河西、陇右和西域北庭部分地区,归附于唐朝。咸通四年(863年)南诏攻陷安南都护府,三年后安南都护府恢复。唐在此设立静海军节度使,一直到唐朝灭亡。[8][9][10][11]

疆域范围

唐朝建立的“大一统”,最盛时期西至咸海之滨,北至西伯利亚,东至萨哈林岛(库页岛)及朝鲜半岛大部分,南至越南中部和北部。[12]而且唐朝沿袭西汉的制度,在边疆设立都护府,分别是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