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护府

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管辖机构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灭高昌国之后在西域部署的第一个军事、行政管辖机构,设立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以西雅尔乃孜沟)。该机构的设置延续了汉王朝都护府制,直接由中央派兵驻守边疆、维护边政安全。[1][4]
显庆二年(657年)唐朝攻陷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将安西都护府迁移至龟兹,设立安西四镇,其管辖范围最大时可以到达天山以北,葱岭以西连至波斯[4]。其后,随着西域边界不断爆发冲突,安西四镇在突厥、吐蕃、唐中央的军事行动中不断被攻占和收复,都护府也几经荣升和罢置,先后在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地区)、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等地建立治所[1][4]高宗时期,吐蕃便发兵攻占吐火罗,切断了唐朝同乌浒水域诸羁[]州府的交通联系,上元二年(675年)将吐蕃武力驱逐出安西四镇之后,唐加强了对西域的防守,在安西都护府下设立四镇都护府[5]武则天时期又设立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共同管理西域事务[6]唐玄宗年间,吐蕃拉拢吐谷浑,发动对唐的石堡城之战,其后唐朝又与大夏发生冲突,诱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中央第一次与安西都护府失去了联络[7]宝应二年(763年)吐蕃阻断河陇,唐朝东西疆域断裂为二;贞元六年至贞元七年(790年—791年)吐蕃先后攻占北庭、于阗,大约在永贞三年(809年)安西终沦于吐蕃[7][8][9]
安西都护府以都护府、大都护府、节度府为军政合一的边务领守中枢,与内地都督府一样是地方机构,并掌管边远民族事务,可分为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其下又设置有不同官阶的管理人员,主要涉及对外的军事、外交;对内则是对行政、民事等事务的管理[10][11][12]
该地区将农业经济和牧业经济相结合,宗教氛围浓厚,同时受到了汉唐儒家文化深厚的影响,在服饰、婚嫁、丧葬、书写、石窟艺术等方面既表现出各民族的特色,又吸收了中原地区的社会风俗[13][14]。安西都护府的设置是唐为维护西域和平稳定的政治策略,在安西都护府的频繁罢免和升迁中,见证了唐王朝向西域边陲开疆拓土、军事实力由盛转衰的历史[4]。作为唐朝积极发展对外交流的表现,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的经济生活以及文化信仰表现出少数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接受,从石窟壁画的图像当中也能发现西域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特色。安西都护府对研究唐史、中亚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有着重要意义[10][15]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