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汗国

漠北草原的少数民族政权
回纥[hé]汗国(Uyghur Khanate,744~840年),又名回鹘[hú]汗国,是唐中后期漠北草原的地方政权,由回纥部药罗葛氏建立,[1]都于斡[wò]耳朵八里(位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左岸、额尔德尼寺以北),[2]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3]回纥汗国国[zuò]97年,历13位可汗。[4]
744年,在药罗葛骨力裴罗的带领下,后突厥最后一位统治者白眉可汗被攻杀,回纥在突厥故地建国,唐朝赐号怀仁可汗,承认其地位,回纥汗国由此建立。[1][a]在境内回纥人、粟特人汉人的共同努力下,汗国经济商贸、宗教文化发展繁荣,与外界互通有无。[6][7][8]汗国晚期,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愈演愈烈,在政治动荡、天灾频发之际,外部势力的入侵最终导致840年的灭国。[9]
汗国灭亡后,本就分裂成几派的部众向西向南迁徙,分别建立了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喀喇汗王朝等政权,[10]其中,高昌回鹘、甘州回鹘分别是维吾尔族裕固族的群体,[11]回纥旧属部落契丹室韦在日后也建立起了强大的辽王朝和蒙古王朝。[12][13]
作为草原文明史上的重要政权,回纥汗国各方面的制度、生活文化习俗中既有继承沿袭,也有学习创新,展现出有别于此前游牧民族的特色,突出体现在多元化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上。这得益于与周边国家的密切往来,其中以回唐关系最为人称道。在政治上,回纥首领接受唐王朝册封,并曾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几度与唐和亲,双方结盟共同对抗吐蕃势力。在经济上,进行大规模的绢马贸易。在文化上,彼此交融,相互影响。在汗国灭亡后,汗国后代与中原政权的往来也并未断绝,其文明也并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影响至今。[4][14][15]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