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

生活在古代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的民族
粟特人(Sogdian)是生活在古代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一带的民族,地理区域主要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地区。[2]
今天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以泽拉夫善河流域为中心的区域,以及锡尔河北的塔什干周边地区在古代被希腊罗马作家称为“索格底亚那”,也就是中国典籍中的“粟特”。[1]粟特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长期受强邻控制,先后臣属于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康居、月氏、贵霜、嚈哒、突厥、唐朝等。为了经商和逃避战争,粟特人大批移居外地,聚居地遍布中亚,南到阿拉霍西亚,东到塔里木盆地蒙古高原中国北方。前4世纪时,粟特人已开始移居到塔里木盆地,以后在塔里木盆地的南北道沿途的绿州,如于阗楼兰疏勒龟兹、焉耆等地,以及在河西走廊都建有聚落[8]粟特地区在7至8世纪分立为称为“昭武九姓”的诸国。8世纪前半以后,粟特地区为大食人占领,接着伊斯兰化,9至10世纪,在粟特本地,粟特语和粟特文大抵被遗忘。至11世纪中,在谢米列契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地区,尚有传承粟特固有文字、语言及文化传统的粟特人。[9]
粟特人操古中东伊朗语,使用的文字是阿拉美文的一种变体,现通称粟特文。粟特人以“善商贾”著称,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承担者。他们的迁徙历程从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多个朝代共历时一千多年,足迹遍布今中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江苏等不同地区,与中国其他民族如汉族吐蕃、沙陀、突厥、回鹘等形成了一种多元交流和融合的态势,成为了维吾尔族裕固族、汉族等民族的一部分。[10][2]
粟特人的迁入与中国各民族的互通互融,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面貌。粟特地区处于东西南北交通的枢纽,其本土及聚居地不仅是联系东西方各地的商业通道,而且也是文化纽带。粟特人在整个欧亚大陆扮演着传播多元文化和多种宗教的角色,沟通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其迁徙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也为中国族群、文化的历史演进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2][4]

族名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