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兰

兰科杜鹃兰属植物
杜鹃兰(学名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别名翅柱杜鹃兰,为兰科Orchidaceae杜鹃兰属Cremastra)植物[2][1],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日本不丹泰国等地[1];在中国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3]。杜鹃兰对温度、湿度、光照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常生于海拔500-290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处[4][5][6]
杜鹃兰为多年生草本[6]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叶狭椭圆形、近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叶柄下半部常为残存的鞘所包蔽。花葶近直立;总状花序具5-22朵花;花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花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针形;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唇瓣与花瓣近等长,线形;侧裂片近线形;中裂片卵形至狭长圆形,基部具1枚肉质突起。蒴果近椭圆形,下垂。花期5-6月,果期9-12月。[1]
杜鹃兰为中药山慈菇的原植物之一,其假鳞茎、花和叶均可入药,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7]。杜鹃兰的花有香气,花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3][1]。杜鹃兰于2013年被《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收录,等级为二级[8];于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收录,评估等级为近危(NT)物种[9];并于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10]

本草考证

杜鹃兰为中药山慈菇的原植物之一[5],山慈菇一名首见于《本草拾遗》,在之后的各种主要本草中均有相关记载,但不大一致。据谢宗万考证,陈藏器记载的:“慈菇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菇”,应该是兰科的植物杜鹃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将兰科植物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 Rolfe)、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杜鹃兰的干燥假鳞茎称为山慈菇[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