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鳞茎

兰科植物变态的茎
假鳞茎是兰科植物为适应特殊生境贮存养分和水分的变态茎,多为卵球形至椭圆形,肉质,绿色或有时为其他色泽,如为绿色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假鳞茎之间一般由根状茎相连接。[1]
假鳞茎是一种特化的贮藏器官,它是由一个到几个茎节膨大为肉质部分组成的,没有鳞片结构。许多种兰花都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也有人叫假球茎。一般因兰花种类不同,假鳞茎的形态结构也不同,这种差异是鉴定兰花种类的重要依据。假鳞茎是由水平根茎上侧生或顶生的生长部位直立生长而形成的,从假鳞茎顶端能长出叶和花。由于假鳞茎能贮藏水分和养分,故提高了兰花对外界环境的抗性,一般兰花不必要天天浇水,浇足水后可隔几天或十多天再浇水。[2][3]

形态特征

假鳞茎是两片叶子的结处产生的变态茎,是水和养分的贮藏器官,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而且主要见于附生兰,可能是由单个或多个常绿叶或落叶的节间构成。一些兰花的假鳞茎看起来很平常,跟其他长满叶子的植物茎没什么两样,而另外一些兰花,如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却有体积很大的球形假鳞茎,而且在每1片或2片叶子的基部都有假鳞茎。
形状有陨形、圆柱形、扁圆形、椭圆形等,其大小也因兰种而异。国兰中蕙兰的芦头较小,墨兰的较大。芦头上有节。第一节着生一片叶或鞘状叶。花芽和叶芽都生长在芦头的节上。肉质根生长在芦头的基部。叶芽形成后,长成新的兰苗时,其基部又会形成一个新的芦头,其生长周期通常为一年,野生状态下,常看到兰株朝一个方向生长,通常称之为“龙头”方阳。在自然环境,兰花生长受到某种限制,形成了如根状的茎,称为竹节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