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蜥

有鳞目鬣蜥科的动物
云南龙蜥(Japalura yunnanensis),为鬣蜥科龙蜥属的爬行动物,其种加词“yunnanense”意为“云南的”。

形态体征

云南龙蜥骨膜背鳞,有喉褶;鼻鳞与吻鳞间相隔1枚小鳞,鼻鳞与第一上唇相接;上唇鳞7-8;尾长超过头体长的两倍,第四趾长与胫长、头宽相等;眼后有一黑线纹斜向口角。全长(76+208)mm(雄蜥),(83+160) mm(雌蜥)。背面浅橄榄绿色或淡黄色,具墨绿色斑纹,头顶有黑色短线,由眼斜向口后角有一镶浅色边的黑色线纹;尾具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淡绿色。头宽为头长的三分之二左右,吻端较钝,略超出下领,吻棱与上睫脊相连续,二者均极明显,后者在眼后角上方有一缺刻,其后有一锥状鳞。两颊内凹,鼓膜被鳞,头顶凹陷,前额有隆起的大鳞,眼至鼓膜上方有4枚左右棱鳞排成一短行,鼓膜与颈[liè]间有一大锥状鳞,眼与颈鬣起点之间有由数枚鳞片组成之疣状隆起物。吻鳞宽而低,上缘与3-5枚小鳞相接;鼻鳞与第一上唇鳞相接,其间无小鳞,鼻鳞与吻鳞间相隔一枚小鳞,仅1号彼此相接。鼻鳞大,前宽后窄,略呈卵圆形,鼻孔圆形,位于鼻鳞中央偏上方;上唇鳞7-8,个别一侧为6或9,其内侧鼻鳞有一行大鳞与上唇鳞平行;颏鳞前宽后窄,下唇鳞数与上唇鳞一致;颈鬣明显,由5-7枚侧扁的鳞片组成,背鬣锯齿状。肩褶不明显,与喉褶相连续,咽鳞小于腹鳞;体略侧扁,背鳞小而起棱,其间杂有分散的大棱鳞,腹鳞明显起棱。四肢细弱,后肢贴体前伸最长趾端达鼓膜眼眶后角之间,第III,IV 指几等长,第IV 趾显著长于第III趾,而与胫长、头宽相等。尾略侧扁,尾长为头体长的两倍以上,四肢及尾覆以明显起棱的鳞。

生态习性

云南龙蜥栖息于海拔1400-2774m的中高山地区,多在农田边的草丛或灌丛中活动,也常见于山间盆地的乱石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