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

明末著名言官,东林六君子之一
杨涟(1571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祖籍越南嘉林,生于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1][4]明末谏臣,与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五人合称为“东林六君子”。其先祖源于东汉杨震,至宋代有理学家杨时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考中进士入朝为官。[5][6][7]
在担任常熟知县期间,因常微服察访,治病问疾[a]而深受百姓拥戴,还积极兴修水利[b],后以“举廉吏第一”调为京官。明神宗朱翊钧病危时,杨涟与群臣匡扶太子朱常洛即位,并极力打压外戚即郑贵妃势力来稳定朝局。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明光宗朱常洛驾崩,皇贵妃李选侍霸占乾清宫,受命托孤的杨涟上奏切责李氏不臣,并和其他官员逼其“移宫”失势(详见移宫案),拥立明熹宗朱由校继位。[8][9]天启三年(1623年)六月,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祸乱朝政,杨涟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弹劾他,后被其陷害入狱。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杨涟惨死狱中,享年五十四岁,官至左副都御史崇祯元年(1628年)杨涟平反,追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谥号为“忠烈”。[7][5][2]
忠烈之士杨涟在朝堂上致力于争“红丸案”“移宫案”维护皇权,避免出现朝政被后宫所把持的局面;反阉党定国邦,崇祯帝朱由检谓其“贞诚”,为大明江山社稷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遗留作品有《杨忠烈公文集》十卷,此集以他的谥号为名,乃后人收集其生平所作之诗刊印。[10][1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