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

宋代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杨时(1053年-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先生,世称“杨龟山”,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省)人,祖籍华州华阴(今属陕西省),宋代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其开创道南学派(又称龟山学派),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其又以道学闻名,时称:“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3][4][5]
杨时8岁能作文章,被誉为“神童”。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进士第,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杨时求学于程颢,辞别时,程颢说:“吾道南矣”。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杨时向程颐问学《春秋》《史记》等经史之学,两人在讨论张载的《西铭》时,提出了“理一分殊”之说,后与游酢拜访程颐而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6]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前后数年,创建东林书院,弘扬二程学说。[7]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宋徽宗赵佶召杨时为秘书郎,历任汀州司户参军、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7][2][4][5]在地方任职时,杨时施行仁政,有浏阳赈灾、余杭护湖、萧山筑湖等举措。[8][9]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面对金人犯宋,杨时力主抗金,就“边事”“盗贼”“择将”“军制”等十事建言。[7][10]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二十日,杨时逝世,南宋朝廷赠左大中大夫,谥号“文靖”。元代加封太师,追封吴国公,明代时获封将乐伯。[4][2][5]
杨时在哲学上主张体验未发、反身而诚等思想,提倡“格物所以致知”和“以诚意为主”;[11]在教育上提倡学习的目的是求仁和学圣人;[5]在诗歌上主张有教化功能,诗的作用是言志或缘情,应表达出温柔敦厚、思无邪的情感。[12]学者罗从彦陈渊张九成等是杨时学生,朱熹是其三传弟子。[5]杨时的哲学思想承上启下,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又对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陆九渊吴澄陈白沙等学者都深受杨时思想的影响。[13]其著述颇多,有《杨龟山先生文集》传世。[5]朱熹对其评价曰: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