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唐朝诗人
李商隐(812年[a]-858年),字义山,号玉谿(xī)生(一说为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县)。[4][5]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1][6]
商隐自称凉武昭王李暠后代,其父李嗣为获嘉(今河南省获嘉县)县令。李商隐少年丧父,后因才学出众而被检校兵部尚书令狐楚任为巡官,并安排和儿子令狐绹一同学习;其后李商隐多次科举不中,于唐开成二年(837年)才考中进士,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开成三年(838年),李商隐于吏部考试落榜,便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任其僚属,而王茂元因看重李商隐的才华,将其女儿嫁给了他。当时朝中党派对立,当时人将本属牛党手下的李商隐投靠李党的王茂元一事视为其政治倾向,如此李商隐被牛党不满而卷入政党之争,仕途坎坷,历任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县尉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幕僚等职。会昌三年(842年)因母亲逝世而不任官,守妣丧三年。丧期满后,李商隐重新回到秘书省任秘书省正字,会昌六年(846年)生子李衮师。唐大中元年(847年)被贵州刺史郑亚辟为幕僚,但不久郑亚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工作,回京后又担任盩厔(音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法曹参军、徐州、梓州幕僚、盐铁推官大中五年(851年)妻子王氏因病逝世,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商隐因病逝世,享年46岁。[4][5][7][8][9][10]
李商隐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其诗歌诗体工于比兴、善于用典而又语言凝练,被后人称为“义山体”;诗风朦胧幽深、深情绵邈,在继承杜甫李贺等人的传统上自成一派。[11][12][13]李商隐诗歌题材众多,可归纳为政治抒情诗[14]、咏物诗[15]、爱情诗[16]、应酬唱和诗[15]、无题诗[17]等。李商隐的诗歌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18][14][16][17]
李商隐是诗文俱佳的诗人,其与温庭筠杜牧并誉为晚唐三大诗人。他开创了抒情诗新领域,并以无题诗著名;[18][14][16][17]李商隐的文章与段成式温庭筠齐名,被称为“三十六体”,而其中以李商隐的骈文为代表,其词句华丽浓艳的基础上做到雕镂精工、用典深僻,尽力充实文章思想内容,展现出清高俊雅、婉转流畅的格调[19]李商隐的诗歌是中晚唐代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对后来的宋代诗歌产生重要影响[20];他的文章是对于六朝骈文的续承发展,促成了晚唐骈文复兴,在宋代出现四六兴盛局面[21];他建立了感伤主义诗歌的最高范式,并进一步发展了象征诗风,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其诗风在北宋得到杨亿等人的推崇,形成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西昆体”。[12]贺裳在《载酒园诗话》评价李商隐:“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22]元好问同样对李商隐有极高的评价:“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一句。[23][2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