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
唐诗(西元618年-907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最盛的黄金时期”,因此与宋词并举。唐诗继承了魏晋南朝诗的风格,也开启了宋诗的篇章。
唐诗的选本、选集层出不穷,蘅塘退士编写的《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清朝康熙年间的《全唐诗》收录了二千二百多名诗人和超过五万多首唐诗。唐代著名诗人包括李白和杜甫。通过唐诗三百首,唐诗在现代中国人中仍然具有广泛影响。
唐诗对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和文化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

形式风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