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

中国传统诗歌的体裁之一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1]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为短小的一种体裁,在唐代正式得名。[2]
该体裁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出一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1]
五言绝句可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种。古绝起源于汉代而大盛于齐梁,汉乐府上留田行》《枯鱼过何位》等篇,已可视为地道的五言古绝。南朝的文人喜欢联句,每人四句,相联成篇,如果分开来,就成为一首首绝句南北朝有不少短小的民歌与文人小乐喊都可看成古绝。到了唐代,随着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律绝才应运而生。唐代五言绝的创作跟七言绝一样,臻于完美,达到顶峰,所不同的是,唐代的七言绝多为律绝,古绝很少,五言绝却不然,虽律绝盛行,而古绝仍然不废,一直沿用下来,两者共同发展。[2]
在初唐五言绝句即已定型,艺术上也趋于成熟。盛唐时期,五绝的创作达到鼎盛期,这时涌现大批五绝名家,李白王维两人是公认的五绝圣手。中唐时期,五言绝也同样涌现出大批作家,但较之盛唐诸家,“中唐作者有意求新,而气体渐薄。”晚唐五言绝多平易浅近之作。[2]五言绝句的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1]

体裁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