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金末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1]
元好问出生于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从小过继给叔父元格,8岁便能做诗,被人称为“神童”。[2][3]16岁开始参加多次科举不中,[3]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终于中进士,但因被诬为“元氏党人”,元好问辞官回登封。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元好问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宏词科。这次宏词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4][5]正大八年(1231年)四月,元好问丁艰期满,调任南阳县令。在职期间,元好问扩建县衙,加强治安,奏请减免赋税,重建政府威望,给南阳县带来了一次改革。[6]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军围困汴京,元好问被困在城中。金朝哀宗逃离京城后,崔立投降蒙古。元好问被逼撰写新碑文为蒙古军歌功颂德。[7][8][9]天兴三年(1234年)金朝哀宗自杀,金朝灭亡。[10][11][12]元好问作《箕山》《琴台》二诗,为北方文宗赵秉文所嘉赏,号称“元才子”[13][14],并且编[zuǎn]了《壬辰杂编》《中州集》《元遗山先生全集》等,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空白。他所收集的资料为后来的元代修撰宋、辽、金、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金史的编纂奠定了基础。[15][16]
学者王平、张楠评价元好问是金元易代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丧乱诗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不仅抒发悲愤的情感,具有以诗存史的价值。[17]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