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年

北宋文学家
杨大年(974—1020年),即杨亿,字大年,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浦城长乐里(今浦城仙阳)人。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1]
杨大年七岁能写文章,十一岁时即被宋太宗授为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知制[gào]。宋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等,官至工部侍郎,还曾做过多任地方官[2]。杨大年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1],全书80卷,杨亿独立完成56卷。又与王钦若司修《册府元龟》,其序次体制皆杨大年所定[3]。他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1]天禧二年(1018年),拜工部侍郎,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宋真宗得风疾,丁谓与章献刘后勾结擅权,杨大年与寇准谋请太子监国,事败,忧郁中于天禧四年(1020年)去世。景祐元年(1034年)赠礼部尚书,追谥文[3]
杨大年为人刚介耿直,嫉恶如仇,崇尚名节。对真宗祠祀、封禅、修建道观等粉饰太平、劳民伤财的作派极为不满。杨大年一生基本都是做文学通诗之匠,终身不离翰墨。除参加编[zuǎn]官书外,还著有《武夷新集》《杨文公谈苑》《西昆酬唱集》等194卷[3]。杨大年还是宋初颇有影响力的佛教信徒,刊定《景德传灯录》,编修《大中祥符法宝录》,与佛门人物交往甚多[4]
杨大年诗学李商隐,堆砌辞藻,重视声律,题材狭窄,多写身边琐事[5]。其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有《浦城遗书》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在西昆诗人中,杨大年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