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

明末抗清名将,著名爱国将领
袁崇焕(1584-1630年[3]),字元素,又字自如(一说为号),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末军事家。[1][2]
袁崇焕为人慷慨身负胆略,喜好谈论兵事。[2][4]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授予邵武(今福建邵武)知县之职,后于天启二年(1622年)经御史侯恂奏请破格[zhuó]升为兵部职方主事广宁(今辽宁北宁)失守后,袁崇焕曾单骑前往山海关考察军情,返京自请守关,于是被晋升为兵部[qiān]事,监军关外,深受辽东经略王在晋倚重,又被授予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反对王在晋于山海关外修筑重城,建议镇守关外要地宁远(今辽宁兴城),得到大学士孙承宗支持。次年,袁崇焕奉命与满桂重筑宁远城,历时一年修筑成关外重镇,因父忧被夺情启用,后亲率水陆马步军东巡广宁,历任兵备副使、右参政。天启五年(1625年),袁崇焕与孙承宗共议派遣将领分别据守锦州、右屯(今辽宁凌海东南)及大小凌河等地,并修缮城墙居住,逐步构成宁锦防线,后晋升为按察使。次年,袁崇焕率众坚守宁远孤城,指挥部众利用西洋巨炮击败努尔哈赤后金[a],取得宁远大捷,后因功晋升为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和兵部右侍郎等职,并提出“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的复辽大计。天启七年(1627年),袁崇焕再次率领明军击败后金,取得宁锦大捷,将辽东防线前推至锦州,后受魏忠贤党羽排挤,被罢免官职返归原籍。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伏诛后,袁崇焕被重新起用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后提出“五年复辽”方略。袁崇焕赴任后整肃军纪,练兵屯田,重新稳定关外形势,后加封为太子太保,曾因毛文龙数次违令而先斩后奏。崇祯二年(1629年),因后金绕道古北口进入长城,围攻京师(今北京),袁崇焕率领各路援军驰援京师,重创后金于广渠门外,因崇祯帝听信谗言,中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袁崇焕被以通敌谋反等罪名逮捕入狱,后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被杀。[1][2][4][5]
袁崇焕著有《袁督师遗集》三卷,为近人收集编撰而成。[2][6]清朝大学士张廷玉等人在《明史·袁崇焕传》中评价,自从袁崇焕死后,明朝北部边疆无人可用,防守更加薄弱,明朝灭亡的迹象更加明显。[4]

人物生平

读书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