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

明朝末期将领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6月),一名伯龙[6],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c],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钱塘县[d],是明朝末期将领、东江镇总兵,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5]
毛文龙年少时不喜欢读书,多次考试不中便弃文从武。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毛文龙经过舅舅兵部职方郎中沈元[zuò]的推荐,被辽东巡抚总兵李成梁,补为内丁千总[e],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而后明天启元年(1621年),进入辽东地区开展抗金斗争。因攻占皮岛[f]战功,被授总兵,官累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开镇东江。镇守皮岛期间,毛文龙广招辽民,大兴屯田,壮大军力,毛文龙带领的军队成为明朝抗击后金的重要军事力量,取得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董骨寨大捷、满浦昌城之捷等战役,为朝廷牵制后金力量。[7][8]然而,在明朝中,官员认为毛文龙“剿灭不足,牵制有余”,对于他复辽计划并不认同,后更认为毛文龙贪功冒饷、勾结外敌,部分官员甚至认为其罪当诛。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焕与毛文龙会见于皮岛商议军事,两人经过三日的谈判,未果。不久后,袁崇焕借阅兵为由,渡海来到双岛毛文龙前来相会。后以邀毛文龙观看将士骑马射箭为名,将毛文龙擒获,数他十二大罪,取出尚方宝剑,将其斩首,享年54岁。[9][10][11][12]
台湾学者李光涛认为,袁崇焕斩所当斩,毛文龙死且有余辜。[13]中国明史学会顾问、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认为,毛文龙作为平辽将军的存在,毫无疑问对后金是一大威慑力量,有着不可忽视的牵制对方军事力量的战略意义。[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