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

明朝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高阳(今河北保定高阳)人。明末军事家、教育家、学者和诗人。[1]
孙承宗最初为县学生员在边境省份讲授经文。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进士第二名,被任命为编修中允大夫。熹宗皇帝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对他特别看重。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被提升为少詹事。在这一年(1621年),东边的战局很是不稳定,他又被任命去巡行辽东。回到朝廷后,他继续侍奉皇帝讲席。天启二年(1622年)任过礼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职。没过多久,清兵入侵,孙承宗又去统帅山海关的部队。魏忠贤等人见拉拢不过来他就诬陷他,孙承宗就请求辞职。同年,清兵攻入内地,孙承宗被召回去替代王在晋任辽东经略,孙承宗与袁崇焕议重点建立宁远、右屯、锦州、大凌四城,缮城驻守。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清兵向山海关进军,此后明廷在两方交战中节节败退,刚被修筑好的大凌河又一次被清军平毁。于是群臣就上疏弹劾孙承宗。孙承宗上疏称病回乡,皇帝批准。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深入内地并进攻高阳,孙承宗率家族人抵抗。之后清兵又一次包围了高阳城。高阳城在第二天被攻陷,孙承宗率族人抵抗,城破自缢,终年七十六岁,其族人亦皆战死。但掌权的杨嗣昌等人暗中压制,只是恢复了他的原官职,给予祭奠下葬而已,到了福王时,孙承宗才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清朝乾隆年间,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追谥孙承宗“忠定”。 [1][2]
学者余三乐认为孙承宗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是鲁迅先生称为“中国人的脊梁”的人物群体中当之无愧的一员。[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