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聚乙二醇(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glycol ,PEG)又称聚二醇、聚甘二醇,是相对分子质量在200以上的乙二醇高聚物的总称,其结构简式为H(OCH2CH2)nOH,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例如相对分子质量在200~600为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在室温下为白色或米色糊状或固体,微有异臭;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聚乙二醇具有很强的吸湿性,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吸湿性迅速下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聚乙二醇水溶液黏度不高,低浓度溶液的黏度几乎与水相似,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高,聚乙二醇的黏度呈上升趋势。聚乙二醇分子链上两端的羟基具有反应活性,能与所有脂肪族羟基的发生化学反应,如[zhǐ]化反应氰乙基化反应以及与多官能团化合物的交联等。聚乙二醇可以由乙二醇环氧乙烷聚合而成。在医药、纺织、日化、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2][6][5][7]

相关历史

1859年,Lournco合成了聚乙二醇,他将乙二醇、溴二醇、二溴乙烯放在密封的管中加热到115℃~120℃,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相当于6个乙二醇的产物;1895年,A.Wurtz把环氧乙[wán]和乙二醇或水与乙酸酐封在试管中一起加热,几周后得到了聚乙二醇及其乙酸酯;后来Mohs从2-羟基-乙酸酯和乙二醇钠的反应中得到聚合产物。[1]
193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首先实现了聚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随后世界各国也纷纷投入力量进行开发。其它的生产公司还有美国Uinon、Dow、Polyglycole、Corbowax公司,德国Moechst、Huels公司, 日本三洋化成、油脂公司等。[8]
聚乙二醇可以作为细胞融合剂。1975年,米尔斯坦(C.Milstein)和库勒(G.Kohler)创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由此荣获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