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元代著名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公元1250年—公元1324年[a][3]),号东篱,曾任江浙行省务官[b],大都(今北京)人。[1]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与郑光祖白朴关汉卿并称“元曲四大家”(有争议),又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有争议)。[4]
马致远早年在元大都生活,热衷于功名进取,满怀一腔政治抱负,曾向太子献诗以求致仕。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马致远离京到江浙行省(今杭州)任务官一职,掌管税收等事务,后最终因仕途不得意而辞官归隐。[2][5]
文学创作方面,马致远的杂剧以诗笔写戏,辞采清丽,剧作趋于散曲化。他在杂剧中多处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擅长在辞曲中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具备着诗人的气质。”[6][7][8][9]散曲方面,马致远将原本盛行于勾栏瓦肆的散曲进行了题材上的开拓和意境上的扩大。他的作品涉及到叙事、咏史、叹世、归隐等诸多题材,用词清丽,风格典雅,这也使得他的散曲作品大多意境高远。[10][11]后世文人对马致远评价颇高,认为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明清时期马致远有“曲中青莲”(李白)和“词中苏轼”之称。[1][4][12]

人物生平

关于马致远的介绍,明确的文字记载仅见元代文人钟嗣成所著《录鬼簿》中记载的“大都人,任江浙行省务官”寥寥数言。[1]根据他作品中的零散自述和元代相关史料,学界目前推论马致远生平大致可分为早年求仕,任职江浙,归隐园林三个阶段。[2]